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唐朝时期的著名诗人王建,他看到了落花下的宫中女子,在看凄美的一树残红,于是灵感来袭,便一时以花喻人,写下了一首极其凄美的诗,描述了一个幽处深宫的宫女的现实生活,极其富有诗意,极其韵味悠长,而且手法别致,构思精巧,尤其是诗的最后两句尤为经典,细品极其有深意。
王建的这首著名的诗就是《宫词·树头树底觅残红》,这首诗传出世间后,很多人都非常的喜欢,也深受世人的好评,那么这首著名的《宫词·树头树底觅残红》到底是什么样的诗呢?我们且来看看。
《宫词·树头树底觅残红》赏析:
宫词一百首·其九十
唐·王建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
自是桃花贪结籽,错教人恨五更风。

王建是我国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与张籍齐名。他与大多数关心民生疾苦的诗人一样,仕途曲折不畅,所以笔墨多涉及民生忧乐,就比如这首《宫词·树头树底觅残红》就是这样的作品。它以宫怨诗的形式,描述了宫女们的悲惨命运。
在诗的第一句“树头树底觅残红”中,诗人用“残红”二字描写了晚春的氛围,营造出一种凄美的诗的意境,一个“残”字更是奠定了全诗悲伤之情调,使得全诗诗意明了。
在飞花欲尽的晚春,枝上的花儿越来越稀少,所以即便是你“树头树底”地寻觅,也只能是看见枝头树底的那“残红”多余迎风盛开的鲜花。而那些一地狼藉的花瓣,使人看了就会想起那无数接近尾声的鲜活的生命,从而让人充满惆怅,充满忧伤。而这些值得悲叹的花儿的命运,和树底下赏花的那些宫女是何其的相似。

下一句的“一片西飞一片东”承接首句,用一个“飞”字形象地描述了“残红”随风而去的具体景象,使得前后两句衔接得天衣无缝,句意凄美无限。而“东、西”两个字则是方位上对“残红”进行了刻画,从侧面体现了落花之稀少,巧妙地呈现出一种春去花落、残红满地的衰败画面。
从全诗来说,第一句与第二句最大的作用在于对下文的三四句诗进行铺垫,进行烘托,是为后续的三四句诗情感的升华而服务的,是典型的“景起景承”。
诗的第三句和第四句“自是桃花贪结籽,错教人恨五更风。”可谓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更是转折之笔。

因为诗的第一二句都是“觅残红”,而“残红”结束之后,必然会有生长出小小的果实,自然而然使诗人想到了“桃花结籽”。“桃花结籽”本是自然之事,但是诗人在此处却用“桃花结子”暗喻宫女早就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却被幽闭在宫中,失去了应有的自由。
而之所以说这一句是转折之笔,是因为一句“自是桃花贪结籽”无形中将诗的意境向更深的层次推进了一步,从反面入手,说桃花虽然被风吹尽,却是迎来了“桃花结子”的新生,从而有了新的结果,新的希望,来暗喻宫女早就应该结婚生子。
诗人之所以这样用,是引用了《诗经》这样的用法。因为在《诗经》的《周南·桃夭》里的“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这样美妙的诗句,是使用了“比兴”的手法来暗示女子的出嫁,而王建的这首诗中的“桃花贪结子”正是这种用法的化用。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红尘里、风雨中的桃花都能够自由地开花结果,而金碧辉煌的皇宫中的那些看似过得风风光光的宫女却只能老死宫中,正如从树上坠落的“残红”一样,外表看似光鲜亮丽,实则是有说不尽的难言之隐和苦衷。
最后的一句“错教人恨五更风”则是说桃花在无情的五更风中飘零散落,引得多愁善感的宫女们无比的怜惜和眷恋。而宫女们看到桃花的飘散零落,亦使她们感觉自己的命运如这残败的桃花一般,有一种飘零沦落的感觉。
但转念一想,宫女们的命运似乎又比这凋零沦落的桃花悲惨得多,因为桃花谢了虽然让人无比怜惜,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它们会结出让人喜欢的果实。而宫女们一旦被“五更风”吹落凋零,却再也没有把青春找回来的可能,更没有像正常女子一样有结婚生子的自由。

但是所有的这一切,诗人并没有这样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残红”、“桃花结子”和“五更风”等一系列的物象,使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宫女们的命运像落花一般,“五更风”一扫,便一片西飞一片东的四处纷飞,可谓是意蕴深远,措辞委婉,极其形象地突出了宫女们悲惨的命运。
整首诗读完,我们可以从诗的“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中看出宫女们对落花的怜惜,更可以看出身世凄冷的宫女们对那吹落桃花的“五更风”充满了无限的恨意。
而在诗的第三四句中,诗人突然把笔锋一转,变换不同的角度,把桃花凋谢看成是一种自然之事,从而另辟蹊径,突出了皇宫中的宫女还没有那无人看管的桃花自由,因为她们就连像结婚生子这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情自己也不能做主,而桃花却可以自由地结籽。这样一描述,宫女们的命运与桃花“结籽”的自由显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中的讽刺意味自然显而易见。

当然了,本诗中所描述的宫女,仅仅是桃花树下的那么几个人。而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君主专制盛行了那么久,在男尊女卑和等级制度极其森严的封建社会,又会有多少这样的宫女被幽禁于深宫大院之中。她们随着时光慢慢老去而老去,随青春的慢慢消去而消失,而被幽禁的她们却永远地失去了应有的自由,没有未来可言,没有梦想可期,更有一条可供选择的路,她们连桃花也比不上啊!
所以从王建的这首诗中,我们不仅读出了宫女们内心中的那种毫无自由的悲苦与无奈,也看到了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对妇女和人性的摧残与践踏,更看到了封建权贵们对被统治阶层的不人道的行径。

从整首诗来看,本诗的起承转合都构思得非常的自然而有特色,诗文的结构功能亦是安排得非常的巧妙,而且还给诗歌增添了强烈的感情色彩,突出了君主专制对妇女们的钳制,为宫女们悲惨凄苦而毫无自由的形象增添了一丝伤感,真可谓是悲上加悲!
综合来看,这首诗道尽了封建社会的凄冷现实,尤其是诗的前两句,无比的凄美。而后两句诗则新颖独到,匠心独运,曲折中自有奇妙之意,真不愧为宫词中的绝佳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