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明明月是前身,
回头成一笑,清冷几千春。
清:陈曾寿《临江仙·明月寺前明月夜》
译:天上的明月就是我的前身,我回首前尘往事,淡然一笑清冷了多少个春秋。
陈曾寿在一个月色如银的夜晚,立在寺庙之中,有感而发创作的一首词。初读非常惊艳,超凡脱俗,茫茫世事不过尔尔,俯瞰天地间,一笑而过。
其中大有苏轼“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豁达,也有“回首向前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超脱。
这回首一笑看到了什么呢“照彻大千清似水,也曾照彻微尘。”看到月光照亮一个清澈如水的世界,也照亮世间微小的尘埃。
大概这个明月夜,此时此刻的陈曾寿已经羽化成仙,化身为明月,以其博大的胸怀和智慧照亮世间的一切。
词的最后“莫将圆相换眉颦。人间三五夜,误了镜中人。”这样美好的夜晚,世间的人们,千万不要把忧愁挂上脸上,辜负这美好的年华!

【2】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唐:李贺《苦昼短》
译:我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我只看到日月冷暖,来煎人的寿命。
李贺:一腔恨血化为碧,千百年来独一无二的诗人,我猜他是唯一一个敢在漆黑的夜路独行,还敢坐在坟上与墓中人对话的诗人。
李贺看人生特别的通透,“来煎人寿”人生就一个字“煎”,你可以想象煎饼,两面来回在火上烤的滋味。
人生也不过如此,一生风雨如晦,苦难是人生的底色,而欢乐的瞬间有如昙花一现。
我们都期待永远活在幸福之中,我们都憧憬美好的明天,可是梦想与现实,好像一个是天边月,一个是地上尘。
这中间的就是这个“煎”字,煎出岁月最浓郁的滋味,把三千青丝煎成满头白发。

【3】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唐:李白《梁园吟》
译:人各有命,人活着就必须豁达,不必忧愁,我且登上高楼一边欣赏风景一边饮我的美酒。
读了李白很多诗,读到这一句觉得李白是深信命运的,在知道天命不可违的情况下,尽情的享受当下,活在当下。
李白的一生从未放弃过努力,20来岁出蜀,他就立志拜谒天下诸侯,许下自己的鸿愿“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一直等到40来岁不惑之年,他才接到玄宗的诏令,他欣喜若狂奔向长安,欢呼我这颗金子终于要发光了“我辈岂是蓬蒿人。”
但春风得意的日子不到2年,就被玄宗宣布不再录用,面对这样的人生起落,李白的眼界和格局与一般诗人是大有不同的。
他依然可以独坐于天地间,放纵豪情,一任自己的思想在天地间回荡,哪怕是一个人,也要做到一个人的狂欢。“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
别的诗人在人生遭遇低谷时,选择寄情于山水之间,而李白不同,他只想山水一同分担他的悲伤,然后继续勇往直前。
突然想到庄子的一句话“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或许李白早就懂了,你只管努力,一切自有天意。

【4】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宋: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译:世事如春天的梦一样短暂,人情如秋天的云一样稀薄,不必去计较人生的辛苦艰难,要知道一切皆有命。
朱敦儒就是写下“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 ……且插梅花醉洛阳”的词人。年少时的他视名利如浮云,对世俗的名利不屑一顾。
而这首《西江月》大有历经沧桑之后,看淡看轻世事,浮生若梦的感觉,与上一句李白的豪放感不同,这一句带着一丝忧郁的气息。
读诗必读史,李白身逢盛唐时期,国富民强,社会安定,而朱敦儒中年时期历经“靖康之变”,饱尝战乱之苦。
身在乱世,自然身如浮萍,这样的时代变动必定在人的身上打上烙印,人生如梦,一切都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词的下半阙“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今天有酒,还有花,欢笑声一片,到了明天生活会是什么样,就未可知了!
【6】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唐:罗隐《筹笔驿》
译:运气好的时候,天地都一起来为你助力,时运不济的时候,就是英雄也无能为力。